hth娱乐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可持续发展

集团简介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网站地图

产品中心

新闻源 财富源

时间: 2023-12-09 04:04:00 |   作者: hth娱乐

  中国经济网一篇题为《世界这么大,“中国装备”理应多出去看看》的评论文章称,国务院不久前召开常务会议对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进行部署,要求聚焦铁路、电力、通信、建材、工程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对接不一样的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中国企业应以此为机会,将新产品、新技术、新经营模式推向国际市场,用质量和信誉建口碑、树形象。世界这么大,“中国装备”理应多出去看看。

  中国装备能够“走出去”,并慢慢的开始“走出去”,这基于中国装备本身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质量基础和市场信誉。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对比国际市场的逐渐认可,国内花了钱的人自家企业及产品倒显信心不足,有时甚至还持否定态度。与中国装备“走出去”形成鲜明对比,国内一些消费者放着自家市场物美价廉的好货不买,偏要“走出去”,到海外市场淘货,比如到日本买马桶盖、电饭煲。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世界那么大,中国消费者想到国外市场看看,买点人家的东西,并无不可,问题只在于,许多国内消费的人在买之前已经先行判定了人家的东西就是比自家的东西好。这种“预设”的态度,显然是错误的。美国一家知名媒体曾刊发过一篇有关玩具产品的报道,以外人的眼光指出过中国人中都会存在这种毛病。该报道称,中国已经是全球的制造工厂,但中国家庭在给自己的孩子买玩具时,只要他们负担得起,他们多数大部分会选择国外品牌的产品——即使那些玩具也是“中国制造”。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报道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正在富裕起来,人们对健康和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慢慢的升高,但相比于“中国制造”,洋品牌被“想当然”地认为(即预设)能够坚持更严格的制造标准。

  对洋品牌过高的品质期许,总伴生着对本土品牌产品的质量的不当低估,这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事实上,就这种非理性心理的不良社会影响来看,后一种表现的危害可能更大,尤其当本土品牌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公正待遇而面临困境时,这种心理会在内部架空本土品牌,使之陷入更大的被动。近些年“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经常遭遇“形象低估”,从很大程度上说,国内部分消费者的“预设”心理即使并未扮演落井下石的角色,也应该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

  “中国制造”以及本土品牌整体而言与洋品牌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亦非短期内可以缩短,这是我们一定要面对的现实。这种现实既是“预设”心理产生的基础,也总是成为许多人为这种心理及其行为辩护的借口。不过,有一个极为简单而又十分重要的道理在这里需要非常强调:任何一个希望中国变得强大的人,都应该正视“中国制造”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尽自己的努力积极地改变这种现实,而不是任由差距的存在,更不是加大差距。在此前提之下惟一正确的选择是树立起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并在行动上支持“中国制造”,而“预设”心理及其行为最根本的错误却恰恰在于不当地强调且事实上也人为地制造了差距。

  不能正确地评价他人,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根源在于自信心不足。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该国国民的自信程度具有正向关联性,而且也表现出信心促进发展、发展提升信心这种共生关系。就目前国人的自信心程度来看,应该说远远低于我国的经济水平,这既能够理解为一种落差,也能够理解为时间差,前者表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国民自信心提升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后者则表明我国民众自信心上升的新起点在时间上滞后于经济发展。不过能确定,这个新起点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而且似乎已经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了。